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最新發布的《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(2020)》顯示,App內置SDK插件廣告投放行為日漸規范的同時,App內置廣告“關不掉”問題仍然突出,個性化廣告推薦“不可選擇”問題依然較為普遍。平臺方應盡好對廣告內容進行合法性審核的義務,為消費者“把好關”。(12月17日新華網)
App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,給廣大用戶帶來很多便利,部分App積累了海量用戶資源,依靠打廣告變現獲利。在互聯網行業,廣告收入一直占很大比例,也是最容易變現的渠道,很多公司都將廣告收入作重點開發。不過,部分App公司為了增加廣告收入,采用欺騙、強制或誤導的方法,增加點擊量或播放時長,而且,這些App廣告猶如牛皮癬一般,不想看也避不開,還關不掉,令消費者不勝其煩。
《廣告法》第四十四條規定:“利用互聯網發布、發送廣告,不得影響用戶正常使用網絡。在互聯網頁面以彈出等形式發布的廣告,應當顯著標明關閉標志,確保一鍵關閉?!币簿褪钦f,消費者如果覺得App廣告內容不適,應該有權利自主點擊關閉廣告,App不得搞違規設置,阻礙用戶關閉廣告,影響到用戶的體驗感。
上海消保委通過對600款App廣告行為分析發現,58%的App含有廣告,其中69.7%的內容廣告不能一鍵關閉。App之所以冒著法律風險違規操作,乃是基于利益考量,擔心太多用戶會關閉廣告,影響到廣告收入。顯然,這些App的做法,已經涉嫌違反《廣告法》,強制用戶接收廣告,且不能“一鍵關閉”,從而干擾了用戶的正常使用,侵犯用戶的自由選擇權,監管部門應介入調查,并督促其盡快整改。
目前,App掌握著海量用戶的大數據資源,通過深入分析、挖掘,實現精準營銷,個性化廣告推薦,以獲取廣告客戶的青睞。個性化廣告針對性很強,廣告效果顯著,但有時也會形成過度干擾,甚至侵犯個人隱私,并非所有用戶都能接受。上海市消保委認為,消費者有權利拒絕個性化廣告推薦,但測試發現,僅有14.5%的App可以找到個性化廣告推薦關閉入口,這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。
還有部分App可以關閉廣告,可是具體操作非常繁瑣,關閉路徑不清晰,很難找到,也是不盡人意。比如以最常用的社交App微信為例,經過測試發現,關閉微信朋友圈廣告需要14個步驟,還利用技術手段限制消費者永久關閉個性化廣告推薦的權利,消費者僅能進行為期六個月的關閉且仍舊會看到廣告。顯然,這種設置很不合理,令用戶的權利被架空,難以自主掌握關閉廣告,影響到日常使用體驗感。
在市場經濟環境下,廣告已經無處不在,用戶也都習慣了收看廣告,但是用戶也有忍耐底線,如果廣告數量太多,或者內容無關、創意不佳等,都會變成“噪音”,形成無謂的干擾。App廣告“千人千面”正在成為趨勢,平臺要想提高廣告的收看率,減少關閉率,不能搞強制性手段,應充分利用技術力量,給用戶推送適宜的廣告,并尊重用戶的選擇權,杜絕廣告騷擾行為,以提高體驗感。
江德斌
上游評論投稿郵箱:sypl2020@163.com
【免責聲明】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“來源:上游新聞-重慶晨報”或“上游新聞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與上游新聞聯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