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常態化時期,又逢隆冬,如何防病養生維護健康?今日(12月20日),由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名中醫分會、重慶晨報主辦,合道堂名醫館承辦的“第五屆重慶市中藥膏方節暨合道堂中醫治未病中心掛牌”在江北區五里店合道堂名醫館舉行。馬有度、馮滌塵、羅玲、張嗣蘭、郭紅等20多位重慶市內外中醫學科學術帶頭人及“大咖級”名老中醫為市民義診,教授老年瑜伽,熬制膏方......為大家傳遞健康理念。
治未病 防治為主
“治未病”是什么?在“合道堂中醫治未病中心”掛牌成立儀式上,中心負責人葉真麟介紹,“治未病”是指中醫養生防病的概念,旨在提高全民疾病預防意識?!昂系捞弥嗅t治未病中心”希望為廣大老百姓提供更優質、便捷的中醫健康服務。
葉真麟認為,當下疫情出現常態化,在防病上更應該多下功夫。治未病中心依托合道堂中醫專家團隊,將運用好、發揮好中醫藥在防病治病方面的優勢,更精(用藥更精簡,提倡開小方、開經方),更簡(比如在辨證指導下的刮痧、拔罐、中藥足浴、熏蒸等)、更專業(落實到專業的中醫辨證指導),教市民如何根據自身體質來防病治病。而中醫團隊也會依托治未病平臺,普及簡單易學的中醫診療辦法,比如舌診、小兒推拿、巡經刮痧、拔罐等。
葉真麟是青年中醫代表,也是今年6月,“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名中醫傳承基地”在合道堂授牌時,八旬名中醫馮滌塵所收的徒弟。在現場,師徒兩人都為市民做了義診,傳授“治未病”理念。
重慶市中醫藥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呂克潛介紹說,目前我國縣級以上醫院都有了治未病科,但在民營醫療機構中還比較少,這是一個良好開端,讓老百姓熟悉這一概念,幫助人們少生病。
現場熬制膏方受青睞
活動現場,合道堂熬制了十余款常見養生膏方,供現場市民免費品嘗,受到熱烈歡迎。據了解,現在正是服用冬令膏方的好時機,特別是在冬至起大約50天時間內為佳。在其他季節,對于慢性病調制、術后調治、亞健康人群,婦女兒童調養等,也都適用于膏方調治。
合道堂醫師專門推薦了桑葚補血膏、黃精抗衰膏、參芪桂圓膏、小兒健脾膏、女士養顏膏等常見膏方。原來,中藥飲片配置好后,先浸泡十小時以上,然后煎煮三到四次,通常需十多個小時,再過濾藥渣、濃縮,收膏等工序,才能得到膏方。而專家認為,網上售賣的成品膏方并不適合所有人,而是應該一人一方。因為每個人體質不一樣,比如有人對大眾藥材黃芪、柴胡過敏,那么吃了后會適得其反。
有的“時尚”并不利于冬季養生
84歲的名中醫馬有度大力提倡發揮中醫“扶住正氣”的作用,他說,新冠疫情我們國家控制得好,但要防止第二波,就絕不能麻痹大意,除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同時也要注意養生之道,提升正氣?!皞魅静‘吘购芸爝^去,但慢性病是長期存在的。只有‘正氣’,才能少生病,即使生了病也會更容易康復?!?/p>
呂克潛表示說,目前各地出現疫情小的反復,跟這個容易生病的節氣有一定關系。因此他提醒大家在冬天應該特別關注健康細節,堅持戴口罩、勤洗手,多開窗通風,盡量少去到人群密集場所,堅持調理和鍛煉。
他說,從中醫上來講,這個季節特別要注意保暖,切記不要受涼,防止寒氣進入。大街上有的時尚女孩上身穿著貂皮大衣,下身只穿短裙,這樣對身體并不好。古人說“寒從腳下起”,就是指膝蓋以下部位受涼很容易引起生病,腿以下特別要注意保暖。對于高血壓病人,建議冬季戴帽子,保暖效果好,防止血管收縮。
但他提醒說,在保暖同時,也要注意不能太“過”很多市民冬天家里和辦公室窗戶長期緊閉,坐公車也不開窗,在全封閉環境下,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會增加數倍。
體弱者還不妨吃點膏方,采取黨參、黃芪燉湯等食療養生方式。
當天,中華中醫藥學會治未病專委會常務委員郭紅還做了做主題為《內經論術數養生》的健康講座,重慶市名中醫張嗣蘭傳授了“老年瑜伽”,現場市民紛紛表示非常實用。
上游新聞記者 鄒飛 胡杰 劉力/攝 紀文伶/文
【免責聲明】上游新聞客戶端未標有“來源:上游新聞-重慶晨報”或“上游新聞LOGO、水印的文字、圖片、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。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與上游新聞聯系。
